STEM研究院
主页 > 研究院 > STEM研究院
研究院概況 人工智慧與大資料研究中心 積體電路與智慧製造研究中心 能源新材料與環保研究中心 鐳射電子資訊技術研究中心

常青藤學院STEM研究院是以從事項目為基礎,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人文、藝術等跨學科統整的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和實踐,研究院下設人工智慧與大資料研究中心、能源與新材料環保研究中心、激光電子資訊技術研究中心。以社會智庫的身份開展STEM領域的的政策理論、實踐、課題專案研究與成果轉化,學術交流與合作,人才培訓與資質認定、課程實施與實施的指導等專項工作。並通過引進、改造、開設STEM+項目/課程,培養具有跨學科整合教學能力的種子教師,深入課堂,聚焦學校教學行為,使用有效的觀測工具研究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行為方式、評價、效率等要素的資料變化,形成對學生科技素養、科學人文素養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管道、方法和途徑等有借鑒意義的經驗和成果。

中心簡介

人工智慧是研究用電腦來類比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慧行為的學科,近年來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方法獲得重大突破,在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圖像與視頻分析、多媒體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與人工智慧無法分割的技術是大資料技術。

大資料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資料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資料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服務業態。我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使用者規模目前居全球第一,加快大資料部署,深化大資料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醫療健康機器人作為機器人領域中最具潛力的產業分支,已成為國際機器人科學研究和商業應用的熱點。目前,國際醫療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超過200億美元,且以超過20%的速度不斷增長。美國、歐盟和日本均已開展任務細緻、投資龐大的醫療機器人發展計畫。香港作為我國最早開展醫療健康機器人研究、應用和產品化的地區,具有豐富的醫療健康機器人產業開發經驗和優勢資源。智慧型機器人研究中心以香港為核心、輻射全球矽谷產業園,以康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為研發重點領域,解決發展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的關鍵技術、實際應用、政策環境和產業佈局等問題,集中推進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項目。智慧型機器人研究中心採用扎實基礎、集中重點、優勢突破的方式,儘快實現協同創新,形成示範應用。

平臺建設

科研團隊

重點方向

本中心的重點方向為智慧醫療、智慧工業、智慧教育、智慧城市、醫用機器人等,培育方向為智慧媒體、智慧教育、智慧健康等領域。

中心簡介    

圍繞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戰略,以及長三角區域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短板和技術瓶頸, 中心聚焦積體電路產業下一代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通過長三角區域高校和企業的協同創新工作,深化積體電路行業緊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引領積體電路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企業孵化,全面提升協同高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科支撐能力,輻射和增強中國積體電路企業創新能力。中心以服務中國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產業升級為目標,以聚集創新要素為途徑,改革體制機制,將高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最大限度融入積體電路產業發展主戰場,提升協同高校接軌國家戰略和國家區域產業需求的創新能力;以重大任務為抓手,著力推進校校、校企協同創新,實現積體電路設計與國際同步發展、製造創新能力達世界一流的歷史跨越;著力培養工程化、職業化、國際化積體電路產業緊缺人才,彙聚高端創新領軍人才,支撐區域積體電路產業科學發展;通過創新技術轉移基地建設,集聚海內外積體電路創新資源。

智慧製造是將製造技術與數位技術、智慧技術、網路技術的集成應用於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全生命週期,在製造過程中進行感知、分析、推理、決策與控制,實現產品需求的動態回應,新產品的迅速開發以及對生產和供應鏈網路即時優化的製造活動的總稱。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將引領該領域研究發展前沿,準確把握國內市場需求,牢固確立科研創新核心地位,提升科學研究水準,極力縮短成果轉化週期,力爭將該中心建設成為國內行業內知名研究機構。

平臺建設

科研團隊

重點方向

本中心的重點方向為積體電路產業、數值類比技術,精密加工製造與裝備技術和超細加工裝備技術。

中心簡介

能源材料是指有利於減少能源損耗或減少能源轉化過程中環境污染的材料,主要應用於光能、化學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及存儲。能源材料是實現新能源的轉化和利用以及發展新能源技術的關鍵,是由材料、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多學科交叉,以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設計、製備工程技術為特色的戰略性新興技術。先進能源材料技術不僅涉及到材料製備技術,還涉及到器件製備及系統管理等方面,是一個多學科綜合領域。在能源危機與環境問題的雙重壓力下,發展新能源和清潔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材料的研發和高性能儲能系統的發展是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其主要任務是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優化能源結構、拓展能源國際合作、推進能源科技創新。

環保研究針對水和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性自然資源,但是水和土壤污染的現狀不僅危脅到糧食和畜牧業,而且危脅人民的健康與社會安定,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短缺的資源和制約經濟社會的主要因素。環保研究中心以學科理論與應用研究為基礎,開發相關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以城市生活污水升級改造、重金屬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高濃度特種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與回用為研究方向,解決關鍵共性技術以及運行管理優化等問題。中心包括基礎研究(大學)、應用研究(研究所)、產業發展(高科技公司)和應用示範(使用者)等4個層次,著力圍繞行業整體技術進步進行技術發展規劃,將行業資源整合起來,系統開展該領域系列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研發與轉化,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集中推動先進技術成果加以綜合應用和產業化,降低環境污染,促進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平臺建設

科研團隊

重點方向

本中心的重點方向為儲能材料、環境微生物技術、環境檢測監測技術,培育方向為光熱轉化材料和環境材料與裝備。

電子資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支柱產業,電子與資訊研究所設立柔性電子技術、傳感技術、雷射技術等3個研究方向。

柔性電子技術:重點關注柔性顯示、柔性透明電極、柔性太陽能電池和柔性感測器等。共建單位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工學院、上海交大電子資訊工程學院、香港應用科學技術研究院等。

傳感技術:重點關注MEMS感測器及其應用、矽基光電子器件、及其他半導體晶片領域等。共建單位為清華資訊技術學院、中科院半導體所、清華物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學院等。

平臺建設

本中心的重點方向為MEMS傳感技術和矽基光電子兩大重點方向,柔性材料和柔性器件及系統;培育方向為其他傳感技術。